而规模再往下,调味品行业的高度分散现状凸显。加加食品今年上半年虽然营收继续收窄,但盈利方面实现扭亏为盈。卖香菇酱的仲景食品遭遇挑战,营收下滑、利润微增。“料酒大王”经营层面有所改善,但继续呈现亏损,也是这15家企业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
得益于餐饮连锁化浪潮的加剧,主打餐饮渠道的日辰股份表现不错,但规模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酱油:存量竞争时代的巨头博弈
作为调味品行业渗透率最高的细分品类,酱油品类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在传统酱油企业中,海天味业一马当先,成功走出舆论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79.28亿元的收入再次突破历史同期高点,同比增长9.14%。不仅体现了公司的抗风险和扭转局势的能力,也彰显了龙头企业的霸气。
作为对比,“酱油老二”中炬高新(美味鲜)旗下酱油实现营收12.98亿元,同比下滑16.68%;千禾味业旗下酱油品类实现营收8.39亿元,同比下滑16.09%;加加食品旗下酱油品类实现营收4.26亿元,同比下降7.41%。
换而言之,在今年上半年,酱油品类的四大上市企业中,仅有海天味业实现了增长。
而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赛道里,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酱油多卖了6.64亿元,而美味鲜、千禾味业和加加食品的酱油同比合计少卖4.55亿元。也就是说,海天味业在今年上半年不仅从这3家企业中夺回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还蚕食掉了超2个亿其他中小企业的市场。
不过,并非其他中小企业的酱油产品就一定是下滑的。比如莲花控股旗下的酱油等业态调味品实现营收0.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16.79%。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莲花控股就表示其松茸鲜、特级酿造酱油、复合调味料等产品的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另外,老恒和旗下的酱油产品则实现营收0.16亿元,占到其总收入的11%;佳隆股份旗下的酱油产品也进入试产阶段……
食醋、料酒:品牌认知程度持续加深
作为A股中唯一一家食醋上市企业,恒顺醋业的醋系列产品在上半年实现营收7.39亿元,同比增长8.04%;不过在第二季度该品类出现了0.97%的同比微跌。
虽然恒顺醋业作为食醋大王,但也面临其他巨头们的“围剿”。
期内,作为国内食醋品类排名第二的海天味业旗下包括食醋、料酒在内的其他调味品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16.73%。而食醋作为千禾味业的第二大产业,上半年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下滑21.51%。加加食品的食醋类营收为0.29亿元,同比下滑18.65%。
所谓“酒醋同源”,做食醋的企业大多也有料酒产品。
上半年,海天味业之外,老恒和旗下的料酒系列产品实现营收0.96亿元,同比增长4.0%,占总收入约66.4%。恒顺醋业的料酒产品收入为0.8亿元,同比下滑3.53%,尤其在第二季度,跌幅达到了18.92%。朱老六的料酒产品实现营收为0.01亿元,同比下滑30.5%。
至此不难看出,无论是食醋还是料酒,多数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一些专业性更强或者知名度更高的品牌。
不过,基于酱油市场的残酷竞争,不少企业都在基础调味领域都选择发力食醋和料酒品类,比如中炬高新旗下的“厨邦”就推出了涵盖年份系列、细分便捷系列、实惠系列的厨邦料酒系列产品,以及米醋系列、白醋系列、陈醋系列、香醋系列、果醋系列、特色醋系列的食醋产品阵营。
火锅调料:静待下一个“风口”
作为“火锅调料双雄”,颐海国际和天味食品上半年的火锅调料产品均有所下滑。
图源:调料家
其中,颐海国际上半年火锅调料产品实现收入16.828亿元,同比下降3.7%;天味食品火锅调料实现营收4.28亿元,同比下滑12.85%。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的境遇可想而知。
一方面,“宅家”吃火锅的场景越来越少,让火锅调料的消费场景受限,虽然户外经济能够弥补一部分份额,但不足以让其回到特殊时期的巅峰水平。另一方面,火锅调料其实是一个可替代性比较强的品类,各种复调产品对火锅调料的市场产生挤压。此外,基于消费者健康化需求增长,一些非辣火锅调料产品开始起势,导致一些传统的辣味火锅底料被分流。
而在火锅调料领域,尽管颐海国际的规模要比天味食品大得多,但其跌幅却远低于天味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要不是关联方的销售收入减少,颐海国际上半年的表现可能还会更好。
其中,颐海国际向第三方销售火锅调料产品的收入为9.25亿元,同比增长7.5%。主要得益于颐海国际通过推新有效抑制了传统品类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上半年,颐海国际推出了超50款新品,累计在售产品超过200款(不含B端定制产品)。
因此,对于火锅调料的未来发展,“大单品”时代或许将加速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和小B端一样的灵活多元。
复合调味料:百家争鸣
无论是酱油、食醋、料酒还是火锅调料,都遭遇复合调味料产品带来的场景挤压。
相比火锅调料,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旗下,以菜谱式调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表现都更为亮眼。其中,天味食品的菜谱式调料实现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1.06%;颐海国际来自复合调味料的收入为4.917亿元,同比增长8.2%。
而复合调味料的品类较为宽泛,比如日辰股份、安记食品旗下的主要产品都可以划归于此。其中,日辰股份的酱汁类调味料实现营收1.46亿元,同比下跌1.51%;而粉体类调味料则实现营收0.45亿元,同比增长20.13%。
安记食品整体业绩虽然看上去不错,但其复合调味粉、香辛料、姜磊调味品、天然提取物调味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最终导致其主要产品类比收入同比下滑6.17%,而这也就是其扣非净利润大幅下跌的关键所在。
而仲景食品旗下的调味食品(包括上海葱油、劲道牛肉酱、2.3°鲜花椒油、快手菜调味料等系列产品)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下滑2.31%。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期内,仲景食品通过在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仲景上海葱油、仲景香菇酱等调味食品,实现销售额1.06亿元,同比下降10.69%。这或许是拖累仲景食品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此外,像鸡精鸡粉这类产品,虽然中炬高新、加加食品、佳隆股份等都有所涉及,但这一大的品类早已被雀巢和联合利华牢牢抓住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未来本土品牌的发展只能通过更新的产品来进行差异化竞争,但目前并没有看到太亮眼的产品出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